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相關情況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以下簡稱《意見》)要求,2020年我委聯合相關部門繼續組織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以下簡稱績效考核)。現將2019年度西醫類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在新冠肺炎疫情超常規應急階段,著力完善績效考核支撐體系。為保障各醫院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至4月,我委將優化績效考核方法作為工作重點,形成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0版),將“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升級績效考核管理平臺,優化數據填報功能及審核流程;在北京開通數據遠程質控通道,通過堡壘機對存儲在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的病案首頁數據進行質控,既滿足疫情防控要求,又確保了數據安全和工作進度。
(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加快推進績效考核工作。2020年5月以來,先后印發《關于采集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2019年度績效考核數據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啟動2020年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工作的通知》,通過試填報與正式填報,減少數據錯報、漏報情況,減輕醫院后續工作壓力;組織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培訓,累計收集解答問題5024個,發布答疑手冊15期,推出系列宣傳品2期;配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派出專家組赴西藏現場調研輔導,提升西藏績效考核數據質量;動態維護四級和微創手術目錄,確保績效考核標尺更加精準。
(三)繼續運用大數據手段,嚴格做好數據質控工作。通過100余位專家兩個階段四輪數據質控,運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分析1.01億份病案首頁和其他48.56萬項數據、4.25萬條佐證資料,并派出專家赴山東、廣西等地對醫院數據進行現場抽查復核。最終完成2413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分析工作,并對290家數據質量存在較明顯問題的醫院(其中,西醫類171家、中醫類119家),核減其相應績效考核指標得分。
(四)各地認真落實屬地化責任,周密組織績效考核。各地明確了績效考核工作組織領導機構,多部門協同落實績效考核屬地化工作要求。其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了由自治區副主席擔任組長的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其他省份均由衛生健康委負責考核牽頭工作。23個省份根據本省工作安排,在國家確定的關鍵指標基礎上,增加了體現健康扶貧成效、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加強黨建工作等指標,通過建立指導團隊、加強督導問責等,推動醫院落實重點工作任務。
(五)綜合運用結果,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按照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績效考核結果共享與運用機制。一是將績效考核結果印發各地并抄送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求各地、各單位科學運用績效考核結果。二是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依據,并作為委屬委管醫院撥付預算、申請基本建設項目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三是通過國家績效考核管理平臺將考核結果和各指標全國情況反饋各省份、各參加考核的醫院,指導各地、各醫院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四是指導地方建立結果運用機制。
(一)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顯現。隨著績效考核體系逐步完善,各地認真組織實施并強化結果運用,各醫院以績效考核為契機,優化醫院內部管理,將醫院內部績效考核方案與國家績效考核相銜接,2019年度績效考核數據質量顯著提高,部分指標向好趨勢明顯,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逐步顯現,有效引導三級公立醫院改革發展。
1.住院病案首頁數據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住院病案首頁數據項目完整率為99.99%,較2018年提升8.41個百分點;數據準確率為98.28%,較2018年提升16.52個百分點。住院病案首頁數據質量的提升,為獲得更加客觀、公平的績效考核結果提供有力保障。
2.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到新高度。2019年參加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的三級公立醫院為1874家,較上年增加110家,參評率達99.36%,達到歷史新高(見圖1)。全國平均級別首次超過3級,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級別達到3級及以上,獲評7級的醫院達到4家,新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三級公立醫院更加重視電子病歷建設,為下一階段提升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營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3.臨床檢驗可比性進一步增強。2019年96.24%的三級公立醫院參加了國家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同比增長14.36個百分點(見圖1),醫院參加國家室間質評的主動性明顯提升,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和通過率分別穩定在73.87%、96.50%的水平,為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驗結果互認、減輕人民群眾負擔打下堅實基礎。北京市、天津市在國家室間質評的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和合格率方面均位于全國前列,西藏自治區醫院的臨床檢驗項目參加率普遍較高,反映出國家自2016年起在西藏實行室間質評免費舉措取得積極效果。
圖1?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和室間質評參評率
4.醫療服務流程持續優化。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預約診療率達47.26%,同比提升5.24個百分點,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候時間為20.23分鐘,同比減少2.75分鐘。其中,東部地區預約診療率相對較高,達51.76%,尤其是福建、北京、廣東預約診療服務整體開展較好。
5.合理用藥水平穩步提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基本保持穩定且優于40DDDs的國家要求。藥師作用進一步發揮,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逐年提高,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基本保持穩定,輔助用藥(依據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收入占比明顯下降(見圖2)。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全面推開后,醫院積極配備使用中選藥品,2019年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用量為77.15%(依據中標藥品的采購金額占比計算)。
圖2?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及輔助用藥使用情況
此外,委屬委管醫院尤其是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各維度的表現突出,體現了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領頭羊作用,在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設完善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高水平醫院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三級公立醫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穩步邁進。
1.功能定位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階段成效。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向醫聯體內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轉患者1496.04萬人次,同比增長14.93%,其中,門急診和住院下轉人次數同比分別增長11.13%和39.23%(見圖3)。出院患者手術占比、微創手術占比、四級手術占比同比穩步提升(見圖4),三級公立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和分級診療制度要求的積極性更高。
圖3?2016-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下轉患者情況
?
圖4?2016-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開展情況
2.醫療技術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質量、安全與效率同步提升。
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DRG組數中位數較上年增加27組,診療病種覆蓋面逐年增加,醫療服務廣度進一步提升明顯。陜西、甘肅和青海的病例組和指數(CMI值)均較上年增加0.03以上。三級公立醫院手術患者I類切口感染率、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中位數較上年下降(見圖5)。大型儀器設備檢查陽性率85.36%,較上年上升2.1個百分點,影像診斷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穩步提升,三級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情況持續向好。
圖5?2016-2019年部分質量安全指標變化情況
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總診療人次數和出院人次數增幅繼續高于在職職工人數和床位數增幅。每醫師門診人次數、每醫師出院人次數、每床位出院人次數同比持續增長,三級公立醫院在醫務人員和床位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醫療服務效率不斷提高(見圖6)。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持續增長、平均住院日持續下降,床位使用率達99.63%,時間消耗指數繼續降低,努力緩解患者“住院難”、“手術難”問題。
圖6?2017-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規模與效率變化情況
3.醫院管理精細化程度和運營效率持續提升。
一是內部管理能力提升。通過推進節約型醫院建設,加強精細化管理,醫院運行成本有效降低,2019年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95.71元,同比減少12.80元(見圖7)。大部分醫院能夠按照要求開展大型醫用設備日常管理方面的工作,如巡檢、保養、維修、培訓等,上海、四川、山東等地相關工作開展較好。
圖7?2016-2019年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元)
二是醫藥費用增幅趨于平穩。2019年,三級醫院門診次均費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費用增幅分別為6.28%和5.27%,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增幅分別為5.98%、3.23%,總體增幅水平合理(見圖8)。
圖8?2017-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次均費用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三是經濟狀況有所改善。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虧損率同比減少4.77個百分點(見圖9-10),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同比增加0.49個百分點,體現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
圖9??2017-2019年醫療盈余率(%)
圖10?2017-2019年各醫院虧損率(%)
四是“兩個允許”政策逐步落實。每醫師日均住院工作負擔日趨下降,人員經費占比(即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同比提升0.49個百分點,員工滿意度提升2.97分,反映出科學調整醫務人員工作負荷,不斷優化人員支出結構,為醫療機構改善醫療服務,提升滿意度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見圖11-12)
圖11??2016-2019年人員經費占比(%)
圖12?2016-2019年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4.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繼續加強,持續發展機制不斷健全。2019年,93.26%的醫院有符合統計條件的考生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平均通過率基本保持穩定。三級公立醫院同期招收進修總人數、教育教學培訓人次數逐年提升,緊缺專業持續擴大招收規模,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比例穩步提升,師資力量不斷充實、專職管理人員隊伍持續壯大,發表教學論文數量、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教學產出穩步增長。平均培養進修醫師(進修半年及以上)78人,接受進修醫生人數超過500人的醫院達49家,來自對口支援醫院和醫聯體內醫院的進修醫師比例分別為9.8%和26.4%,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醫學人才。其中,四川省不僅招收進修醫生的數量大,且來自對口支援醫院和醫聯體內醫院的進修醫生比例(分別是17.4%和43.0%)也遠高于其他省份,發揮了示范作用。全科、兒科和精神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收完成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尤其全科提高了11.56個百分點。2019年獲得科研經費的三級公立醫院比例、每百名衛技人員科研經費超過200萬元的醫院占比均較上年有所提升,臨床藥物試驗項目數以及中醫藥相關項目數同比增幅顯著。科研經費總量位于全國前5位的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5.患者滿意度穩定在較高水平。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85.41分、91.01分,同比提升1.41分和1.01分。其中,門診患者滿意度最高的5個省份依次為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山東省和四川省;住院患者滿意度最高的5個省份依次為浙江省、江蘇省、福建省、山東省和湖南省。門診患者對護士溝通、醫生溝通滿意度普遍較高,對掛號體驗、環境與標識、醫務人員回應的滿意度偏低。住院患者對醫務人員對患者家屬態度、醫務人員回應性和醫生溝通的滿意度較高,對疼痛管理、出入院信息及手續、飯菜的滿意度偏低。相比之下,門診患者對于隱私保護、住院患者對于醫生溝通的滿意度提升最快(見圖13-14)。
圖13?2018-2019年門診患者滿意度比較
圖14?2018-2019年住院患者滿意度比較
(一)三級公立醫院發展不充分問題逐步改善,但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從績效考核數據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安全、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持續發展機制不斷健全,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從區域發展看,華北、華東、中南地區以及西南的四川和重慶三級公立醫院整體指標較好,東北、西北、西南地區(除四川、重慶外)整體偏弱。醫療服務能力、科研項目經費、緊缺醫師配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也呈現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例如,西藏的出院手術患者四級手術占比不足10%,黑龍江、遼寧、西藏、吉林等地的低風險組死亡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CMI值排名前20的三級公立綜合醫院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兒科醫師占比相對較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寧夏、甘肅、湖南的精神科醫師占比相對較低,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護比未達目標值。
(二)住院患者跨省異地就醫現象仍然存在。分析全國三級公立醫院2016年至2019年病案首頁數據,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異地就醫患者588.2萬例(按照患者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斷患者是否為異地就醫),占年度出院患者的6.74%,較2018年基本持平。省外就醫的主要疾病為惡性腫瘤化療、肺炎、腦梗死、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心絞痛、惡性腫瘤治療后的隨診檢查、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等。流出患者數量最多的省份仍然為安徽、河北、江蘇、浙江和河南,流出患者人數有所增長,但河北、浙江、河南的患者流出率(流出本省的異地就醫住院患者占全國異地就醫住院患者的比例)有所降低;流出患者占本省住院患者比例最多的省份仍然為西藏、安徽、內蒙古、河北和甘肅。住院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前5位依然是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和廣東,共占全國異地就醫患者的52.7%,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其中,北京、江蘇、廣東的異地患者流入率(跨省流入的異地就醫住院患者占全國異地就醫住院患者的比例)有所下降,浙江收治全國異地患者的相對位次由2018年的第五位上升為2019年的第四位;?流入患者占本省收治住院患者比例最多的省份分別為上海、北京、天津、寧夏和重慶。
(三)運營效率有待進一步加強。2019年,295家醫院醫療盈余率(即收支結余)為負的三級公立醫院中,部分醫院的人員經費占比超過40%。39.04%的醫院資產負債率大于50%,在化解公立醫院符合規定的長期債務的同時,完善落實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調整收支結構、加強運營管理的任務仍然艱巨。全國設立了總會計師的三級公立醫院數量不足二分之一,部分醫院尚未完全落實總會計師職責、權限,未能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重要經濟事項分析決策中的專業優勢。
(四)內部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仍有316家三級公立醫院的電子病歷應用水平未能達到3級。二是部分醫院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尚不規范,還沒有建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臺賬、制定大型醫用設備預防性維護保養計劃。三是在臨床用藥合理性方面,西藏、陜西、安徽、上海、湖北、江蘇、廣西、海南8個省份平均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仍高于40,其中廣西和陜西以及部分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呈上升趨勢;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數占比同比略有上升,但距離國家對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60%的目標存在差距;臨床藥師占衛生專業人員比例為3.90%,且存在區域差異。四是在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方面,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耗材總收入比例為33.17%,較上年呈增長趨勢,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藥品、衛生材料、檢查檢驗費用的管控力度。五是醫務人員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2019年度醫務人員滿意度為78.76分,雖然較上年有所提升,但整體仍然偏低。
(五)臨床帶教師資的培養有待加強。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人數62.82萬(占醫師總數的69.46%),其中,接受省級及以上教育教學培訓且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為18.56萬,占比約為29.55%,與醫院教育培訓學員之比為1:7.42,臨床師資的培訓培養力度不夠。
(一)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公立醫院管理考核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十四五”時期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科學充分運用績效考核結果,完善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確保績效考核工作取得實效,推動公立醫院落實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提升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及各有關醫院績效考核聯絡員可登錄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平臺,查詢本地和本醫院績效考核相關數據和指標分析情況。各地、各醫院要結合2年來績效考核反映的成績和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查找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的差距,提升公立醫院管理水平,持續改善醫療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健康需要。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有關醫院要正確看待績效考核工作,重點應用績效考核結果指導加強醫院管理和醫療服務工作。要及時總結經驗,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挖掘宣傳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1年3月19日
點擊此處可查看通知全文
上一篇: 人工智能+大數據 智慧醫療以患者為本
下一篇: 廣西南寧建設線上問診線下服務智慧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