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就醫” 上海市民看病越來越方便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上海致力于醫療衛生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依靠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竭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需求。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東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沈劍簫正用一部平板電腦,與患者駱先生進行遠程連線,實現網絡問診。
駱先生是中國大陸第一例居家血液透析患者,從今年四月起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于家中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作為一名長期透析患者,駱先生以前每兩周要到仁濟醫院配降壓藥、抗凝劑、促紅素等藥物,自從網絡醫院開通后,他只需要在家中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得所需藥物。而在居家血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也能實時向醫生進行視頻咨詢。老駱高興的說:“互聯網醫院的上線與居家血透相得益彰,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請醫生指導我的治療,大大方便了我的生活。”
2020年3月,仁濟醫院互聯網醫院作為上海市首批互聯網醫院之一正式上線。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在線復診、線上咨詢、送藥上門等一系列服務。上海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31歲的患者郝先生也對互聯網醫院的上線贊不絕口,據介紹,今年3月因疫情、工作原因,郝先生雖然感覺身體不適,但并未選擇到醫院就診,只是在家吃止疼藥緩解腰疼。5月初,郝先生疼痛難忍,只能到急診就診,結果顯示是因為一顆結石導致郝先生左腎積水,醫院隨即預約安排手術。
“沒想到一顆小結石會引起這么大麻煩,醫生告訴我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引起左腎失功。”當了解到互聯網醫院上線后,郝先生十分興奮,現在他已經能非常熟練地使用互聯網醫院進行復診和開藥了,“如果早知道有這么好的東西,我根本不會拖延時間看病,引來這么多麻煩。”
據了解,目前上海已有26家醫院開展了互聯網診療服務,累計開展診療服務3萬多人次。
同時,結合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要求,上海11家市級醫院,6個區111家區屬醫院實現了醫保電子憑證脫卡支付,仁濟醫院、市六醫院和閔行區、靜安區開通無感信用支付。通過線上線下付費環節的融合,減少排隊等候時間,預計減少候診排隊時間平均約45分鐘。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同樣可以享受多層次、個性化、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濰坊社區服務中心,67歲的丁雪鳳阿姨正在自己的家庭醫生戴慧敏處就診,據介紹,丁阿姨是一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現在基本上2-3個月來看一次家庭醫生。戴醫生每年為丁阿姨預約一次上海市65歲以上老年人的體檢,并解讀報告,“我們可以調閱病人在其他醫院所做的檢查資料,從而并為病人提供相應的轉診服務。”戴醫生介紹。
丁阿姨對記者說,“家庭醫生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為我們居民提供健康指導、健康服務。現在我的小孫女、兒子、兒媳婦一家人都簽約了,我們全家的健康都交給家庭醫生了,我很安心。”
據了解,上海自2011年起啟動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是國內最早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地區之一。2015年推出“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居民可自愿選擇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一家區級醫院、一家市級醫院簽約),目前,上海市的家庭醫生服務簽約人數達780萬。通過優先轉診渠道,每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向轉診超過80萬人次。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李秋瑩、徐明睿、高雨慧、張亨偉
CHIMA大講堂直播與回放:
https://djt.chima.org.cn
全國衛生健康行業網絡安全技能大賽:
https://chcsc.chima.org.cn
上一篇: 貴州力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年底將實現多項典型應用
下一篇: 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