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換醫院不用重復做檢查 深圳市屬公立醫院檢查結果已實現互聯互通互認
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慧醫療健康和信息技術事業的全面發展,12月6日,2018年深莞兩地衛生計生信息學術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截止到2018年12月,深圳市屬公立醫院基本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深圳推行預約掛號7年來,全市公立醫院的預約比達81%,市屬公立醫院預約比達100%。
本次大會由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信息協會主辦,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深圳市衛計委副巡視員張英姬、東莞市衛計局副局長方澤槐等出席會議。
本次參會人員包括國內外衛生計生信息化領域或科研機構知名專家、深莞兩地醫院管理者、衛生計生信息、統計、病案、科教管理人員以及衛生計生信息化產品研發銷售企業代表,他們共同研討交流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健康大數據應用、智慧醫院建設、病案分析和信息互聯互通等多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和深莞兩地醫療改革實踐。
▲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分中心、醫學數字影像與通訊標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分中心揭牌
當天,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分中心、醫學數字影像與通訊標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分中心同時揭牌,這意味著深圳醫學信息化科研水平進入新的階段。
換醫院看病,不用重復做檢查
一直以來,患者最苦惱的是,在一家醫院進行了檢查,當到另外的醫院看病時,所有的檢查又得“從頭再來”。這種折騰耽誤治療,讓患者怨聲載道。但記者從會上獲悉,深圳一直致力于醫院之間檢查結果互聯互通建設,依托信息技術發展,截止到2018年12月,深圳市屬公立醫院基本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這意味著,患者在一家市屬公立醫院做完檢查,其結果可在其他市屬公立醫院被認可接納。深圳還將繼續推進該工作,明年6月份,全市公立醫院將全面實現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在醫療信息化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預約掛號平臺實名制注冊用戶1813萬人,累積服務用戶7141萬人次,日均預約量近6.6萬人次,全市公立醫院的預約比達81%,市屬公立醫院預約率達到100%以上。
電子健康卡在手,走遍全國
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告訴記者,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推進居民電子健康卡的應用,深圳市是全國首批電子健康卡應用試點城市之一,目前已啟動電子健康卡工程建設。電子健康卡將有效整合居民身份證、金融IC卡、院內一卡通等公共服務卡,實現功能和應用集成。即為每個居民建立一張健康卡、一個唯一識別號,并與醫療保險、銀聯系統等數據對接,居民憑卡到醫療機構就診,獲得連續性、綜合性的終生健康服務。真正為每一位居民建立一個覆蓋一生的動態電子健康檔案,到2020年電子健康卡的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
林德南說,這張電子健康卡還可以走出深圳,市民到別的城市就醫也可使用。
一鍵申請,商業保險快速理賠
市民陳女士向記者反映,孩子出院后一直忙于聯系商業保險進行理賠,既要找醫院復印各種病歷資料,又要填寫各類單證跑腿去保險公司報銷,既麻煩又折騰。這種麻煩將隨著深圳醫療機構商業保險便民服務平臺的搭建迎刃而解。
林德南說,該服務平臺可實現患者門診或出院快速理賠, 什么復印病歷、填寫單據、跑腿報銷統統都不需要了,線上一鍵申請,快速理賠成為現實。平臺實現商保理賠流程由線下理賠到線上支付的轉變,保險理賠全部在線申請及賠付,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理賠難、報銷慢、手續繁雜的痛點,最終實現最快出院當天就可完成理賠的快捷理賠應用。同時解決境內外保險行業的用戶跨省跨境結算問題,從而構建高效便民服務體系。
“該平臺將提升衛生行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營造深圳市優質營商環境。”林德南說。
多線路奔跑,深圳醫學信息化將領跑全國
在醫學信息化道路上,深圳始終處于“奔跑”狀態。記者獲悉,從2011年起,市衛計委就把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檢查納入年度深圳市醫療質量評估中,截止到2017年,3家醫院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評估達到5級,由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組織專家評估的4級醫院有15家,3級醫院28家,2級醫院16家,1級醫院5家。
林德南說,深圳市民普遍使用的深圳健康網和健康深圳APP功能越來越完善,累計完成全市76家政府辦醫院號源接入,為全市632家社康服務中心提供優先號源服務,全年完成37家政府辦醫院檢驗檢查報告對接,擴大了云診所使用,開展了云藥房、居家監測試點應用。
此外,深圳也將啟動人口健康信息化“12361”工程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建市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該平臺主要是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信息和衛生計生資源目錄信息的采集、交換、存儲為基礎,支持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健康機構以及相關部門之間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和便民惠民等各類應用,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框架。
林德南向記者勾畫出深圳醫療信息化的未來——到2020年,深圳市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有力支撐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智能醫療服務、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開展,以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促進智慧深圳和健康深圳的建設。
(來源:深圳商報 記者 鄭健陽 通訊員 黃芳)
下一篇: 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北京這樣說醫改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