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健:2020年勢不可擋的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發展進程,互聯網應用已經滲透到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產業發展、居民生活和政府治理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科技發展到今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穿戴設備已在我們的世界耳熟能詳,淘寶、共享單車、大眾點評、美團外賣、滴滴打車、微信、支付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已從零售業、餐飲業、交通業、旅游業等各個行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目前正昂首闊步地向醫療領域進軍,醫療行業也在接受著全新的洗禮。回顧過往每一次科技變革,都會給傳統行業帶來或深或淺的沖擊,遭到一定的抵制與破壞,醫療行業亦不例外。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步伐!
醫療行業在轉型過程中,勢必會遇到種種困難,破解難題的宗旨是“以用戶為中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用更便捷、高效的用戶體驗和心理感受來助推整個行業的發展。
2014年被定義為“移動互聯網元年”,這一年醫療行業出現了支付寶掛號、微信支持的在線醫療服務,伴隨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深度融合,移動互聯網醫院的大門逐漸開啟。行業巨大變革,伴隨機遇與使命,也迫使我開始思考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問題。2020年的新冠肺炎加速了互聯網醫院發展。什么是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能做什么?
互聯網醫院建設過程中有兩個過程:服務患者互聯網化和醫療業務互聯網化。這兩個互聯網化是互聯網醫院建設的兩個部分,按照事物發展規律,我們應該先進行服務患者互聯網化,而后再進行醫療業務互聯網化,服務患者互聯網化和醫療業務互聯網化共同構成了互聯網醫院,醫療業務互聯網化將是互聯網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服務患者互聯網化是將傳統醫院服務模式進行改造,讓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享受醫院的診療服務。診療,即診斷與治療,診療是醫療的核心業務,醫療業務互聯網化就是將診療過程中的完整數據和關鍵流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接互聯網,讓患者通過互聯網得到優質的診療服務,醫生更便捷更高效的為患者進行診療。
互聯網醫院是通過實現服務患者互聯網化和醫療業務互聯網化,構建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以服務患者為中心,覆蓋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醫患服務平臺。
服務患者互聯網化
傳統醫療服務以醫院為中心,醫療機構是醫生和患者互動的唯一場所,所有的醫療業務,如掛號、繳費、診斷、治療、護理、檢查、檢驗等活動都需要在醫療機構完成,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融合,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就醫模式,服務患者成為第一要素。
1.掛號
傳統醫療模式下,患者生病后到醫院首先找到掛號窗口選擇醫生進行掛號,掛號流程既是醫院門診分流的一個措施,也是患者進入醫療流程的一個入口。隨著醫院業務互聯網化,越來越多的掛號被搬到了網上,網上預約掛號在現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也是服務患者互聯網化的先遣軍。
2.在線咨詢
很多都叫問診,但問診一詞有待商榷。在線咨詢是詢問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現有征象及其病史,為辨證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老百姓到醫院找醫生的目的就是找醫生咨詢,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希望通過問診讓醫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患者恢復健康。
傳統醫療咨詢必須到醫院診室與醫生面對面,互聯網模式的咨詢讓醫生可以通過視頻、語音與患者進行線上溝通,醫生結合患者歷史就診記錄為患者進行互聯網咨詢。利用互聯網自生先天的優勢鏈接多家醫療機構獲取患者在多家醫院的歷史就診記錄,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
在線咨詢將會是互聯網醫院被患者運用最多的一項服務,利用互聯網平臺搭起醫患溝通的平臺,為大眾提供健康咨詢、健康問答、醫學知識普及,避免大部分不用到實體醫院的患者占有各大醫院本來就有限的醫療資源,讓互聯網上的醫生成為每一個人的家庭醫生。
3.繳費
繳費是患者到醫院里最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掛號繳費、拿藥繳費、檢查繳費、住院繳費、出院繳費等等,患者要在醫院里做進行無數次繳費動作,因此繳費也成為醫院互聯網化掛號后第二個被互聯網云端資源整合的地方,讓患者不用到處跑,拿出手機就能完成繳費。
傳統醫療模式繳費必須要到收費窗口排隊,而互聯網時代可以讓患者通過手機直接完成繳費。患者費用支付從醫保角度可分為醫保報銷費用和患者自費支付兩大類,自費支付目前在很多醫院都已經完成,通過微信、支付寶都可以完成,而醫保線上支付才剛剛開始。現階段互聯網醫院的醫療保健服務以在線咨詢、遠程醫療服務、家庭醫生服務三部分組成,未來互聯網醫院將拓展到醫療、健康、居家等周邊服務,同時增加面向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居家照護、健康體檢、商業保險服務等服務,為互聯網醫院覆蓋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真正讓醫院的職能由傳統的看病變為健康管理。
4.排隊
你有過醫院看病排隊的經歷嗎?掛號需要排隊,門診就診需要排隊,藥房拿藥需要排隊,做檢查需要排隊,繳費需要排隊,住院需要排隊,出院還需要排隊……排隊在醫院里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不排隊才稀奇。醫院互聯網化讓傳統醫療模式到處需要排隊變成互聯網上預約,根據患者的需要在現在預約,讓排隊變成線上等待,將等待時間還給患者自由支配。
5.檢查
患者生病后到醫院,醫生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患者進行診斷,患者需要通過一些檢查為醫生提供科學依據,讓醫生更精準的微患者治療。傳統醫療模式下,患者需要做檢查,通常到醫院的醫技科室進行檢查,比如血常規、CT、B超等。醫院互聯網化后,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預約進行檢查,而互聯網醫院將整合多家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如醫生、護士、醫療儀器及醫療設備等。所有在互聯網醫院上執業的醫務人員均需通過互聯網醫院質控部門的審核后方可在互聯網醫院上進行醫療行為,通過互聯網醫院質控準入部門審核通過的影像、病理、超聲、心電、內窺鏡、檢驗等診斷診療資源可以接入互聯網醫院,作為互聯網醫院的醫療資源開放給患者使用。通過多家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未來互聯網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類似“滴滴打車”的共享服務,如“滴滴打B超”、“ 滴滴打CT”的服務,讓患者自由選擇醫療資源,將時間還給患者。
6.藥品
傳統醫療模式下,醫生開藥后患者到醫院藥房拿藥,按照醫囑每天服藥。醫院互聯網化后,患者可以通過網絡就近拿藥,或者選擇快遞物流送到患者指定地點。藥品在醫院互聯網化和互聯網醫院中的流通模式幾乎沒有太多差別。
7.住院
傳統醫療模式下,門診醫生為患者開具入院證后,患者繳費后,到醫院病房進行住院治療,醫生是患者住院所在醫院的醫生。醫院互聯網化后,患者可以減少排隊繳費等浪費的時間,直接入院進行治療,而互聯網醫院則不同,患者可自由選擇醫生。
由于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于實體醫院建設,因此互聯網醫院的執業醫生可以依托該實體醫院為互聯網患者提供服務,即,經過互聯網醫院診治的患者可以選擇互聯網醫院所依托的任何一家實體醫院進行住院治療,互聯網醫院住院患者的主管醫生必須為患者所在住院實體醫院的醫生,而上級醫生可由患者在互聯網醫院內部自由選擇。本地醫生和互聯網醫院醫生協作治療病患,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遠程查房,上級醫生帶教下級醫生,逐步提高互聯網醫院內醫療整體水平。
8.護理
俗話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為了讓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專業級的護理服務,護士上門服務已離我們越來越近。通過互聯網醫院質控準入部門審核通過的護士可通過互聯網醫院對需要護理患者進行上門護理,患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醫生、護士進行溝通,以盡量減少因小病而跑一趟醫院的情況。
醫療業務互聯網化
1.歷史病歷資料查詢
病歷是醫務人員通過問診、查體、輔助檢查、診斷、治療、護理等醫療活動獲得有關資料,并進行歸納、分析、整理形成醫療活動記錄。醫院里的四大核心系統—HIS、LIS、PACS、EMR的數據構成了患者歷史病歷資料,醫生可以通過系統查詢到患者既往病歷資料是互聯網醫院的基本功能。
現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每天吃飯、走路、睡覺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而我們自己的健康數據卻沒有匯聚,散落在各家醫院的數據庫里。想要更好的了解我們的健康,就必須有我們自己盡量全的健康數據,特別是歷史病歷資料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我們自己的個人健康檔案,而互聯網醫院將會連接我們去過的就診醫院數據,通過匯聚行程患者在互聯網醫院中的個人健康檔案。互聯網醫院會催生互聯網家庭醫生,通過互聯網可以讓我們自己管理健康檔案,同時互聯網家庭醫生可以隨時陪伴在我們身邊,為我們進行健康指導,讓我們更健康。
2.醫生資源線上開放
醫療的本質是治病救人,而整個醫療過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醫生,醫生的專業知識、價值體現是互聯網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讓醫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選擇,通過互聯網救治更多的病患,能最大限度的體現醫生的價值。互聯網是一面鏡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大眾點評,會大浪淘沙為患者留下口碑好的醫生。
國家對互聯網診療活動實行準入管理,互聯網醫院的準入是保證互聯網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按照國家衛計委與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文件的要求,接入互聯網醫院的實體醫院的醫生可以直接在這個互聯網醫院執業,不需要再重新辦理多點執業或者執業變更手續。但考慮到互聯網醫院的特殊性,需進行人員準入的考核與管理,通過遴選的醫生、護士方可進入互聯網醫院進行診療工作。同樣需要準入的還有各合作醫院的醫療設備及儀器。經過標準認證后,符合要求的設備將接入互聯網醫院供醫患使用。
在人員與設備準入管理的同時兼顧退出機制,以考核的方式淘汰一批與互聯網醫院發展不相適應的醫護人員及醫療設備,保障互聯網醫院良性發展。
3.醫療設備資源線上開放
實體醫院有大量的醫療設備,這些設備科通過互聯網醫院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互聯網醫院既可以為線上患者提供服務,也可以讓醫院部分閑置設備運轉起來,發揮更大作用。
4.醫療質量控制管理
任何服務的核心都是保障質量,互聯網醫院能長久運行下去的前提是互聯網醫院的醫療質量控制,只有比實體醫院更嚴格的醫療質量管理,才能讓互聯網醫院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對互聯網醫院上執業醫生的醫療行為管理是整個互聯網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關鍵部分,而互聯網醫院應通過信息化為質控人員提供精細化顆粒度的管理指標控制。
5.醫療專業技術培訓
醫務工作者每年都要進行很多的專業技術培訓和考試,為了讓醫務工作者能不斷的更新知識,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遠程醫療服務是指醫療機構之間利用通訊技術、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與醫療技術相結合而開展的異地、交互式的指導、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會診活動的行為。遠程醫療服務包括遠程醫學咨詢、遠程會診、遠程醫學教育培訓、遠程學術交流在內的各類服務。
互聯網醫院中執業的醫生背后都是實體醫院,有三級醫院,也有縣級醫院,有省級醫院的醫生,也有縣級醫院的醫生,通過互聯網醫院,上級醫院醫生可以帶教下級醫院醫生,逐步同質化提升醫療服務。
6.個人健康管理
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身體健康的今天,健康管理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健康管理是一種新理念。在人的一生中,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疾病會,逐漸增加。而這一過程如果通過有效的健康管理就可以減少或者延緩疾病的逐漸增加的趨勢,讓自己在生命周期中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健康管理是把自己的健康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人們不再滿足沒有病的狀態,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健康和長壽。不是生了病以后去醫院,而是在并沒有發生的時候,就進行干預管理自己的健康情況。健康管理可以減少個人疾病發生的概率,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
傳統醫療模式無法讓我們進行更好的個人健康管理,因為我們的就診信息散落在各大醫院的數據庫里,而互聯網醫院將以患者個人信息為主索引,連接患者在互聯網醫院覆蓋的實體醫院的就診信息,為醫生提供了最權威的診療信息,為個人健康管理開辟了一條陽關大道。
7.互聯網患者評價體系
互聯網醫院服務的對象是患者,所以建設互聯網醫院建設的首要任務就在于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英國MuirGray博士在《聰明的病人》一書中指出,20世紀是屬于醫生的,21世紀是屬于病人的。互聯網時代的病人擁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可供選擇,普通人獲取醫學知識更加容易,醫生的權威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挑戰。
醫生在互聯網醫院上的每一項醫療行為都與他的互聯網醫院口碑體系直接相關,因此醫生們會很看重患者對他們的評價,或許將來在每個醫療行為之后都會有一句“記得給我五星好評哦”,醫療行業的轉變在所難免。
8.開放式的醫療資源運營平臺體系
互聯網醫院是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有很多在傳統醫療服務模式下前所未見的新場景,包括檢驗、診斷、治療、服務在時間上、空間上和人員上的分離。互聯網醫院需要一個開放式的醫療資源營運平臺,對互聯網醫院進行營運管理。
針對合作醫療機構提供的藥品、醫技等醫療資源進行認證管理與質控管理,對在互聯網醫院執業醫生進行嚴格的資質備案與身份識別。互聯網醫院將與合作醫療機構將簽訂關于醫療資源的服務協議,確定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資源項目的種類、服務標準、服務內涵以及結算價格等。按照簽訂的服務協議,合作醫院向互聯網醫院提供醫療資源服務,構成支持互聯網醫院運行的醫療資源池,包括實時的耗材庫存、排班數量、檢查數量、床位數量等。互聯網醫院與合作醫療機構定期結算,結算的內容為一定時期合作醫院內提供的醫療資源服務,結算的標準為按照簽訂的服務協議。
9.其他
醫療業務互聯網化還包含很多我們現階段未進入我們視野的部分,隨著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會越來越明晰。
結語
對于互聯網,人類未知的遠遠大于已知。2020年初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固有思維,同時也加速了互聯網醫院的發展,互聯網醫院猶如雨后春筍,在疫情期間很多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一周內上線運行。國家也配合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醫保問題也隨之松動,形勢一片大好,但!互聯網醫院依舊是新興事物,還有很多我們現在無法考慮周全的新問題,等待我們一起去發掘、一起去努力,一起去改變我們的醫療行業,讓患者參與醫療,讓醫患信息暢通,讓醫患更加信任,讓醫患矛盾有所減輕……
2020年4月14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稱,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開展互聯網醫療的醫保結算、支付標準、藥品網售、分級診療、遠程會診、多點執業、家庭醫生、線上生態圈接診等改革試點、實踐探索和應用推廣。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涉及互聯網醫療首診的內容,首次突破了以往只允許進行常見病、慢性病的線上復診政策!歷史的車輪又前進了一步,互聯網醫院的春天來了,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互聯網醫院的利好消息。大勢將至,未來已來,讓我們展開懷抱迎接互聯網醫院的到來吧!
作者簡介
路健,CHIMA常委,云南省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
CHIMA大講堂第一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75050
CHIMA大講堂第二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97828
CHIMA大講堂第三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093145
CHIMA大講堂第四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11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