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居民健康卡遭遇“關卡” 1年半使用率僅約1%
作為全國較早推行居民健康卡的城市,深圳啟動該項工作迄今已1年半,居民健康卡雖面已覆蓋至五六百萬人群,但使用率卻僅在1%左右。一項重要的醫改民生工程,為何迄今叫好聲不斷卻無人買賬?記者了解到,目前居民健康卡建立推廣均在全國范圍內處于探索階段,深圳居民健康卡遭遇“關卡”與老百姓傳統就醫習慣尚待調整適應,以及系統尚待完善、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等密切相關。如何能讓居民健康卡實現當初設想的所有功能,真正便民,過去一年半仍是一個開端。 預付錢看病?沒這習慣 到醫院看病刷健康卡,取代紙質病歷,便捷完成掛號、結算、查詢健康檔案和自助打印檢查檢驗結果,這是健康卡可以給我們的期待。而健康卡之所以使用率低,與老百姓傳統就醫習慣不符不無關系。昨日下午的深圳人民醫院門診大廳人來人往,然而擺放在大廳入口顯要位置的居民健康卡自助機卻無人問津,冷冷清清。在長達半小時的時間內,僅有一位中年女士好奇地在機器面前按鍵了解須知,但很快掃描完身份證沒辦理完就從系統里退出了。 根據市醫學信息中心統計,可現場辦理的深圳銀行聯名卡健康卡發行了近10萬張,僅占到全市居民健康卡總額的五六十分之一不到,而絕大部分是綜合社保卡、勞務工卡、少年醫保卡在內的社保健康卡。 目前全市統計共計有五六百萬人辦理了居民健康卡,而已經有30家醫院可以使用該卡,其中25家醫院的健康卡全部功能都上線,另外5家除了不能自助打印檢驗檢查結果外,自助掛號、繳費、查清單、打印發票、健康檔案都可以進行。 健康卡雖好,但是由于一些細節性的便民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遇冷了。深圳醫學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介紹,包括社保卡和銀行聯名卡在內,全市居民健康卡的使用率在1%左右。 健康卡最大的意義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幫助個人建立一個完整的健康信息檔案管理系統,從這個健康信息檔案中了解個人的就醫歷史和身體情況,方便醫生對個人的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通過居民健康卡的“穿針引線” ,個人病歷不再是“信息孤島”。 對策:擬建服務團隊在醫院全面推廣 記者了解到,居民健康檔案系統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數據安全解決方案、法律法規保障和財政支持,該項工程探索性很強。針對健康卡目前遇到的關“卡”,林德南介紹,醫學信息中心和公立醫院管理中心已經決定,今年首先要在醫管中心管轄下的11家市屬公立醫院突破健康卡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完善健康卡的功能,讓健康卡在這11家醫院能暢通使用。 其次,醫學信息中心還準備成立一個健康卡的服務團隊,加強醫院現場的宣傳和引導,“包括督促醫院改造系統,指導患者如何使用健康卡等。 |